
吉林省职成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申 请 表
成果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
“校-企-校”协同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刘君义 苏顺亭 崔亚新 吕波 张存贵
成果完成人所在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成果所属类别职业教育成果( √) 成人教育成果( )
成果所属专业类别及专业代码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8
联系电话:(手机)13904318172(座机)0431-86908172
吉林省教育厅制
2013.9
成果第一完成人情况
姓 名 | 刘君义 | 性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63.4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4年 7 月 | 教龄 | 29年 |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教授 2002年 1 月 |
第一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教育研究 |
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 中国职教学会职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担(兼)任党政职务 | 副院长 |
社会兼职 | 2013年被教育部聘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培养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聘为第四届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
何时何地受 何奖励 | 2011年12月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年12月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2年3月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3年7月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所承担工作及贡献 | 在学校分管全校教学和职教师资培训工作。作为本成果的负责人,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校-企-校”协同培训模式,并组织领导本成果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主持完成教育部、财政部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校企校开放教育平台的职教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等4项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学法》、《电机装配、测试与检修技术》、《电器装配、测试与检修技术》等6本教材;策划《“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创新实践》专著的撰写工作。围绕项目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基于校-企-校开放教育平台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研究论文7篇。 |
成果第二完成人情况
第( 2 )完成人 姓 名 | 苏顺亭 | 性 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71.3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5年 7 月 | 教龄 | 18 |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副教授 2008年 1 月 任 |
第一学历 | 本科 | 最 后 学 历 | 研究生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及贡献: 全面负责学校职教师资培训管理工作,对本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如下: 1.负责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全面工作; 2.主持与成果密切相关课题1项; 3.发表与成果密切相关的论文1篇; 4.参与撰写《“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创新实践》专著1部。 |
成果第三完成人情况
第( 3 )完成人 姓 名 | 崔亚新 | 性 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66.8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9年 6 月 | 教龄 | 24 |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教授 2007年 1 月 1 日 任 |
第一学历 | 本科 | 最 后 学 历 | 博士研究生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及贡献: 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参与了“校-企-校”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主要工作包括: 1.对在联盟运行机制下的职教师资人才培训质量进行了综合总结和分析; 2.参与成果密切相关课题1项,获奖1项; 3.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与该成果密切相关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篇; 4.参与撰写《“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创新实践》专著1部,参与编著教材1部。 |
成果第四完成人情况
第( 4)完成人 姓 名 | 吕波 | 性 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59.11 |
参加工作时间 | 1977年 1 月 | 教龄 | 36 |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教授 2004年 1 月 任 |
第一学历 | 专科 | 最 后 学 历 | 本科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及贡献: 负责工艺美术专业“校-企-校”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构建了工艺美术专业基于“校-企-校”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运行机制,并对成果进行了推广。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工艺美术专业的建设工作; 2.参与成果密切相关课题1项; 3.主编艺术类专业特色教材1部。 |
成果第五完成人情况
第( 5 )完成人 姓 名 | 张存贵 | 性 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69.12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4年 7 月 | 教龄 | 19 |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 | 教授 2012年 9 月 1 日 任 |
第一学历 | 本科 | 最 后 学 历 | 研究生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及贡献: 负责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参与了“校-企-校”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培训学员的联系和沟通工作; 2.参与成果密切相关课题1项,获奖2项; 3.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与该成果密切相关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篇; 4.主编培训相关著作1部。 、 |
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 吉林工程技术 师范学院 | 主管部门 | 吉林省教育厅 |
联系人姓名 | 苏顺亭 | 联系电话 | 86908172 |
在成果完成过程中承担的工作及贡献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成立于1979年2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类型,它既不同于普通的高等师范教育,也有别于普通的高等工科教育。它既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但又并非两者简单的叠加。 该教学成果是我校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职教师资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都熟悉教学及培训管理工作,在成果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为职教师资培训探索了新机制和新模式。 该成果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教学成果介绍
(成果取得简介、采取的主要方法、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创新点及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
1.成果简介
本成果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委托的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核心课程、专业教学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等项目研究成果在职教师资培训中应用形成的教学成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简称吉工师,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牵头组建了国内首家由吉工师(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单位)、企业行业(职校毕业生工作单位、学员企业实践单位)、职业学校(职教师资用人单位、学员教学实践单位) 组成的覆盖吉林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创新协同体——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也称“校-企-校”联盟),实现了职教师资培训体制新突破。
依托“校-企-校”联盟,创建了“校-企-校”协同培训模式。该模式是以协同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按照“协同规划、协同实施、协同评价、共享资源”的运行机制,成功实施了“校-企-校”三方协同研讨培训项目,协同制定培训标准,协同组建师资队伍,协同开发培训资源,协同制定培训方案,协同实施培训过程,协同组织考核评价的职教师资培训新模式。组建了一支结构多元、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了一批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践岗位,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管理规范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培训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共完成国家级、省级培训任务15期,培训高素质职教师资近3000人,形成了覆盖全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机制灵活、通畅开放的职教教师培训体系。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项目以联盟为平台,通过建立“校—企—校”协同培训机制,实现基地、企业和职业学校对职教师资培训的全程参与,着力解决培训工作不规范、培训师资不足、培训资源短缺、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等制约职教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联盟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依据《联盟章程》运行。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三方以培训需求为纽带紧密联系,贯穿培训全过程。推进了职业教育培训与终身学习、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培训内容与中职教学相对接;强化了培训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推动校企、校校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了三方主体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密切了培训链、产业链、利益链的相互衔接。
(2)协同项目开发,引领师资培训
2007年吉工师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委托的“电机与电器”和“计算机外设与维修”两个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核心课程、专业教学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项目(以下简称培训包开发项目)。项目组依托“校-企-校”联盟,整合优质资源对职教师资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材、管理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立项研究与系统开发。通过分工预研、专家研讨、集中交流、阶段总结等环节,创新了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培训理念与模式,引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工作。
(3)集三方优势资源,优化师资队伍
吉工师遴选了一批理论扎实、教、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行业企业选派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技能高超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中职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一线教师;聘请国内有影响的职教专家、学者;同时聘请优秀学员为基地教研员。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教师团队,弥补了培训师资的不足。
(4)发挥三方优势,创新培训教学体系
通过“校-企-校”联盟平台,定期召开三方参加的培训工作研讨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优化、培训过程实施的研讨与座谈,创新建立“三主体、四维度”培训教学体系。既:发挥吉工师教、科研与综合能力优势,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过程实施与监督以及检查、评价;发挥行业企业生产与研发优势,组织实施学员企业实践与产品研发过程;发挥中职学校培训需求主体与丰富教学实践优势,组织实施教、科研活动与教学演练与实践过程;三方深度融合,共同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专业教学能力、企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指导做到贴近岗位,收获明显。
(5)加强管理,创新培训保障体系
为加强管理,吉工师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先后出台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度;成立了由吉工师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和中职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学名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委员会。在东北三省建立10家教学实践基地,20余家企业实践基地。同时,建立学校、培训中心和教学单位三级培训监督机制。通过督导听课、班级座谈、单独谈话和回访反馈等形式,全面监督教学过程。成立学员临时党支部、学生会和班委会的自主管理平台,自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文体、教学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把知识带走,把感情留下”的培训理念为指导,以“家”的构成为准则,关心学员的生活,全方位为学员提供服务,让学员时刻体会到“家”的温暖。
形成了“项目引领、学校统筹、培训中心协调、教学单位与联盟成员协同落实”的学校、中心、分院、联盟成员四联动工作机制;智库保障、项目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科研保障、基地保障的六个保障体系;以及“全过程监管、全员自主管理、全方位服务”的“四六三”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了培训管理水平。
4.成果的创新点
(1)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理念创新
以“双师型”职教师资教学能力标准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协同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创立的“校-企-校”联盟为依托,三方协同实施培训,突破了以往职教师资由高校基地单一主体培训、封闭教育的格局,并通过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教育与产业、学校与就业、人才培训与岗位要求对接的多元主体协同、区域统筹协调、资源互补共享、系统开放灵活的职教师资“校-企-校”协同培训新理念。
(2)实现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创新
通过责任和利益双重驱动,调动各方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校-企-校”联盟机制,协同组建结构多元、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协同构建“三主体、四维度”培训教学体系,协同开发系列立体化培训教学资源,创建了“校-企-校”协同培训的新模式。
(3)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管理模式创新
立足“校-企-校”联盟,三方协同创新建立了“项目引领、学校统筹、培训中心协调、教学单位与联盟成员协同落实”的学校、中心、分院、联盟成员四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智库保障、项目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科研保障、基地保障的六保障管理体系;以“把知识带走,把感情留下”为管理理念,形成了“全过程监管、全员自主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了“四六三”职教师资培训管理新模式。
5.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校—企—校”协同培训模式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训出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提高了基地职教师资培训的质量
截至目前,在“校-企-校”协同培训机制下,基地培训高素质职教师资3000余人。多名培训学员荣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地方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等荣誉称号,一大批学员荣获各级各类优秀论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基地职教师资培训质量显著提高。
(2)提升了基地培训职教师资的基础能力
“校-企-校”协同培训机制建设以来,基地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新增省级重点学科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10门;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80%以上;在《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36篇;主持完成相关教研课题60余项;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2013年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委托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5项,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4项;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2向,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培训职教师资基础能力,为更加出色地完成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覆盖吉林,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培训服务
目前,“校-企-校”协同培训成员单位分布东北三省,完成吉林省级培训2000余人,培训专业数占吉林省中职学校开设专业总数的15%,培训人数约占吉林省培训计划数的三分之一;积极拓宽培训空间和领域,开设专培班,完成了辽宁、黑龙江、新疆、宁夏等其他省市教育、劳动系统委托培训教师300余人;为五常职教中心、鞍山职教城、齐齐哈尔东亚学团等单位开展的菜单式定向培训29人;完成国家级培训1200余人,培训专业数占国培专业总数的21%。极大地提升了吉工师职教师资培训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4)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培训学员高度评价和社会广泛关注
2010年12月,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对吉工师基地开展的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一直予以关注。
2011年6月,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基地评估工作中,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校-企-校”协同培训模式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2年4月,鲁昕副部长亲自带队视察我校,为“校—企—校”联盟揭牌,对联盟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截至2013年,培训学员评教率达到100%,评教平均成绩93分(满分95分)。
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吉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基地的培训经验;
2009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各兄弟院校和同类基地又相继来校学习,认为该模式值得向同类基地推广应用。
填写人:
年 月 日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获奖 时间 | 获奖种类 | 颁奖部门 | 获奖 等级 | 奖金数额 (元) |
2009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 成果奖 | 吉林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2000 |
2012 | 吉林省教育科学 优秀成果奖 | 吉林省教育 科学规划办 | 一等奖 | 5000 |
2013 | 吉林省教育科学 优秀成果奖 | 吉林省教育 科学规划办 | 一等奖 | 5000 |
2013 | 吉林省教育科学 优秀成果奖 | 吉林省教育 科学规划办 | 三等奖 | 1000 |
2010 |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 吉林省高等 教育学会 | 一等奖 | 3000 |
2009 |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 | 吉林省高等 教育学会 | 二等奖 | 2000 |
2011 |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优秀成果奖 |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三等奖 | 1000 |
2011 | 吉林省高等院校 优秀教材奖 | 吉林省教育厅 | 一等奖 | 5000 |
与申报成果有关的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目录
名 称 | 成果形式 | 发表、出版时间 | 期刊、出版社名称 |
基于“校-企-校”联盟的职教 师资培训模式构建 | 论文 | 2013.02 | 职业技术教育 |
基于“校-企-校”开放教育平台的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 论文 | 2013.02 | 黑龙江高教研究 |
中职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 测试方案研究 | 论文 | 2010.03 | 职教论坛 |
基于DACUM方法的职技高师 教师能力标准构建 | 论文 | 2009.08 |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构建浅析 | 论文 | 2009.03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职技高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 | 论文 | 2011.04 | 职业技术教育 |
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政府 行为对中国的启示 | 论文 | 2010.03 | 社会科学战线 |
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 | 论文 | 2010.07 | 黑龙江高教研究 |
“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创新实践 | 著作 | 2013.02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学法 | 教材 | 2012.5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电器装配、测试与检修技术 | 教材 | 2012.05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电机装配、测试与检测技术 | 教材 | 2012.05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 教材 | 2012.05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教材 | 2012.0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PLC控制技术应用与实践 | 教材 | 2013.0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与实践 | 教材 | 2013.0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陶艺制作(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 | 教材 | 2010.08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市场、职场、就业与创业 | 著作 | 2010.06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教育部门初审意见